- 天惊石破
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
- 天开地辟
①犹言开天辟地。②谓天然形成
- 天空海阔
①谓天地广阔。②常用以形容宏大宽阔
- 天朗气清
天色明朗,气候清和
- 天老地荒
见“天荒地老”
- 天伦之乐
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
- 天罗地网
①天空地面遍张罗网。比喻法禁森严,难以脱逃。②比喻上下四方,严密包围,无法逃脱
- 天马行空
①神马奔驰于太空。比喻才气横逸,不受拘束。②形容脱离羁绊,迅猛前进。③比喻言大而夸,脱离实际
- 天南地北
①形容距离遥远。②指距离远的不同地区。③形容(淡话)漫无边际
- 天南海北
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。②形容(谈话)漫无边际
- 天年不测
谓意外的死亡
- 天年不齐
谓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,以致运道不好
- 天年不遂
谓未享天年
- 天怒人怨
上天震怒,百姓怨恨。形容为害作恶十分严重,引起普遍愤怒
- 天女散花
《维摩经·观众生品》:“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,见诸大人闻所说说法,便现其身,即以天华散诸菩萨、大弟子上,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,至大弟子便著不堕。一切弟子神力去华,不能令去。”华,同“花”。本以花是否着身验证诸菩萨、声闻的向道之心,声闻结习未尽,花即着身。后多以“天女散花”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
- 天平地成
①谓禹治水成功,地正其势,天循其时。语出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:“《夏书》曰‘地平天成’,称也。”杜预注:“《夏书》,逸书。地平其化,天成其施,上下相称为宜。”②谓万事安排妥当,天下太平
- 天清日白
犹言光天化日,大白天
- 天壤王郎
晋谢道韫嫁王凝之,不称意,叔父谢安慰解之。道韫曰:“不意天壤之中,乃有王郎!”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、《晋书·列女传·王凝之妻谢氏》。后因称妇女所适丈夫不称其意为抱“天壤王郎”之恨
- 天壤之别
形容差别极大
- 天人之际
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
- 天上麒麟
《南史·徐陵传》:“(徐陵)年数岁,家人扌巂以候沙门释宝志,宝志摩其顶曰:‘天上石麒麟也。’”后因以“天上麒麟”称赞他人之子有文才
- 天上人间
①天上和人间。②比喻境遇悬殊
- 天生地设
犹天造地设
- 天生天化
天然生就
- 天授地设
谓天然形成
- 天粟马角
天雨粟,马生角。谓不可能实现的事
- 天随人原
上天顺从人的意愿。形容事态恰如所望
- 天塌地陷
天坍塌,地裂陷。比喻重大灾变
- 天王老子
比喻至尊至贵、最有权威的人
- 天网恢恢
①谓天道如大网,笼罩一切。常用以比喻帝王的统治无远弗届。②比喻作恶必受天罚
- 天网恢恢,疏而不漏
谓天道如大网,虽稀疏却无有漏失。比喻作恶者逃不出上天的惩罚。语出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
- 天无二日
天上没有两个太阳。常用以比喻一国、一地、一族等不可同时有二主
- 天无绝人之路
谓人的处境濒临绝望时,上天总会给以出路
- 天下大乱
谓全国或世界形势动荡混乱
- 天下莫敌
见“天下无敌”
- 天下太平
全国或世界局势安定。亦形容社会秩序好,到处都很安定
- 天下为公
原指君位不为一家私有。后为一种美好的社会政治理想
- 天下乌鸦一般黑
比喻坏人坏事各地都差不多,到处都是一样黑暗
- 天下无敌
亦作“天下莫敌”。谓普天之下没有对手。形容战无不胜,不可抵挡
- 天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
谓只要有决心,肯用心思,世上再困难的事也能办成
- 天下无双
世上独一无二。形容出类拔萃
- 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
谓国家兴盛或衰亡,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。语本清顾炎武《日知录·正始》:“保天下者,匹夫之贱,与有责焉耳矣。”
- 天下一家
谓天下人如一家人。亦指全国统一
- 天香国色
①本为称赞牡丹之辞,谓其色香俱非他花可比。②称美丽的女子
- 天悬地隔
谓两者相差极远,如天地之悬隔。语出《南齐书·陆厥传》:“一人之思,迟速天悬;一家之文,工拙壤隔。”
- 天旋地转
①比喻世局大变。②形容气势宏大。③形容晕眩
- 天涯比邻
谓远在天涯,也象近在身边。语出唐王勃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诗:“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”
- 天涯地角
指极边远的地方
- 天涯海角
指极远的地方。亦形容彼此相隔极远
- 天摇地动
谓天地摇晃震动。形容力量或声响巨大
- 天衣无缝
《太平广记》卷六八引前蜀牛峤《灵怪录·郭翰》:“稍闻香气渐氵农,翰甚怪之,仰视空中,见有人冉冉而下,直至翰前,乃一少女……徐视其衣并无缝。翰问之,谓翰曰:‘天衣本非针线为也。’”后因以“天衣无缝”喻诗文自然浑成,或事物周密完美,泯然无迹
- 天有不测风云
比喻灾祸难以预料
- 天诱其衷
谓上天开导其心意
- 天与人归
语出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‘然则舜有天下也,孰与之?’曰:‘天与之。’”《穀梁传·庄公三年》:“其曰王者,民之所归往也。”后以“天与人归”谓天命所属,人心所向
- 天渊之别
形容差别悬殊
- 天灾地变
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
- 天灾地妖
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
- 天灾人祸
①詈辞。②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
- 天造草昧
①谓天地之始,万物草创于混沌蒙昧之中。②谓草创之时
- 天造地设
天然生成
- 天真烂漫
亦作“天真烂熳”。①纯真自然,不虚伪造作。②形容单纯、幼稚
- 天真烂熳
见“天真烂漫”
- 天之骄子
①汉时匈奴用以自称。后亦泛称强盛的边地少数民族或其首领。②比喻有才能、有影响的人。③现有时亦用于讥讽骄气十足的人
- 天之僇民
见“天之戮民”
- 天之戮民
亦作“天之僇民”。受天惩罚的人;罪人
- 天诛地灭
为天地所诛灭。意思是天地所不容。多用于发誓、诅咒语中
- 天保九如
《诗·小雅·天保》:“天保定尔,以莫不兴。如山如阜,如冈如陵,如川之方至,以莫不增……如月之恆,如日之升。如南山之寿,不骞不崩。如松柏之茂,无不尔或承。”连用九“如”字,祝颂福寿绵长。后遂以“天保九如”为祝寿颂词
- 天崩地坼
天崩塌,地裂陷。多比喻巨大的灾难、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
- 天崩地解
同“天崩地坼”
- 天崩地裂
同“天崩地坼”
- 天崩地塌
同“天崩地坼”
- 天崩地坍
同“天崩地坼”
- 天崩地陷
同“天崩地坼”
- 天兵天将
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
- 天差地远
形容相差极远
- 天长地久
《老子》:“天长地久,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。”原指天地存在的久远。后用以形容时间悠久
- 天长日久
时间长,日子久
- 天成地平
比喻万事安排妥帖,天下太平
- 天愁地惨
形容极度悲哀的气氛或情状
- 天从人原
谓事情的发展恰如所望
- 天打雷劈
谓受天罚。多用于发誓或诅咒
- 天道好还
《老子》:“以道佐人主者,不以兵强天下,其事好还。”后以天道循环、报应不爽为“天道好还”
- 天道宁论
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
- 天道无亲
谓天道公正,无偏无私
- 天地长久
见“天长地久”
- 天地剖判
犹言开天辟地
- 天地诛戮
见“天地诛灭”
- 天地诛灭
犹天诛地灭。比喻为天地所不容
- 天夺其魄
见“天夺之魄”
- 天夺之年
上天褫夺其年寿。谓不能享其天年
- 天夺之魄
亦作“天夺其魄”。①上天夺走他的魂魄。谓欲其死。②谓天使其神志迷乱
- 天翻地覆
①形容发生根本的变化。②形容秩序大乱
- 天方夜谭
即《一千零一夜》。原为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。古称阿拉伯国家为天方国。故名。内容广泛,想象丰富,富于神话色彩。因以比喻虚诞夸饰的议论
- 天府之国
土地肥沃、物产丰富的地区。语本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苏秦始将连横,说秦惠王曰:‘大王之国……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万,沃野千里,蓄积饶多,地势形便,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。’”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夫关中左殽函,右陇蜀,沃野千里,南有巴蜀之饶,北有胡苑之利,阻三面而守,独以一面东制诸侯。诸侯安定,河渭漕輓天下,西给京师;诸侯有变,顺流而下,足以委轮。此所谓金城千里,天府之国也。”后专用以美称四川。语本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”
- 天覆地载
①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天之所覆,地之所载。”后以“天覆地载”形容范围至大至广。②对帝王仁德广被之赞颂
- 天高地厚
①《诗·小雅·正月》:“谓天盖高,不敢不局;谓地盖厚,不敢不蹐。”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不登高山,不知天之高也;不临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。”后多以“天高地厚”比喻事物的复杂和艰巨。②形容恩情极为深厚
- 天高地下
①比喻尊卑有别。②比喻各种情势
- 天高皇帝远
旧谓远离京城的偏僻地区,王法难以到达。多用以比喻不听管束,无法无天
- 天高听卑
①谓天帝高高在上,却能听到下面人世间的言语,而察知其善恶。②歌颂帝王圣明
- 天高听下
谓天子圣明,虽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
- 天各一方
谓远隔两地,各在一方。语出汉苏武《诗》之四:“良友远别离,各在天一方。”
- 天工人代
谓天的职司由人代替执行。语出《书·皋陶谟》:“无旷庶官,天工人其代之。”
- 天公地道
形容极公平合理。引申为理所当然
- 天冠地屦
犹言天壤之别,比喻两者差别极大
- 天花乱坠
亦作“天华乱坠”。佛教传说:佛祖讲经,感动天神,诸天各色香花,纷纷下坠。《法华经·序品》:“尔时世尊,四众围绕,供养恭敬尊重赞叹,为诸菩萨说大乘经……佛说此经已,结加趺坐,入於无量义处三昧,身心不动。是时天雨曼陀罗华、摩诃曼陀罗华、曼殊沙华、摩诃曼殊沙华,而散佛上及诸大众。”后以“天花乱坠”形容言谈虚妄、动听而不切实际
- 天华乱坠
见“天花乱坠”
- 天荒地老
亦作“天老地荒”。极言历时久远
- 天潢贵胄
指皇族或其后裔
- 天昏地暗
亦作“天昏地黑”。①天地一片昏黑。常用以形容风霾、雷雨时的自然景象。②指天色晚。③形容异常利害。④喻社会黑暗腐败
- 天昏地黑
见“天昏地暗”
- 天假其年
同“天假之年”
- 天假之年
上天赐给足够的年寿。谓能享其天年
- 天经地纬
①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礼,上下之纪、天地之经纬也。”指天地间理所当然、无可非议的道理。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
- 天经地义
天地间本当如此、不可更改的道理。语本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夫礼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。”《孝经·三才》:“夫孝,天之经也,地之义也。”
- 天荆地棘
天地间布满荆棘,喻世途或处境艰难
- 天姿国色
形容女子姿色绝美。亦指绝色女子
- 天作之合
《诗·大雅·大明》:“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。”毛传:“合,配也。”本谓文王娶大姒为上天所赐。因用作称颂婚姻美满之词